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最新數據顯示,到2025年,所有物聯網連接中的72%將使用WIFI和Zigbee這樣的短距離傳輸技術。而包含Sigfox、LoRa和NB-IoT等技術在內的低功耗廣域覆蓋網絡,在2025年將占據11%的物聯網連接。
藍牙、WiFi、Zigbee等多技術將繼續共存
我們知道,藍牙、Wifi與Zigbee等這些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分別有各自在技術上的優勢,從而在物聯網的不同應用中發揮所長,但它們彼此之間的競爭關系卻是毋容置疑的。
在無線領域,不同供應商的產品策略可能不同。任何無線標準的出現都是因為市場需求而產生,絕非憑空拍腦袋出來的。但是,沒有任何單個標準能夠滿足所有無線應用需求,所以多技術共存是短期內不會改變的格局。
Zigbee等技術將與NB-IoT和Lora形成互補
Lora、NB-IoT、Zigbee等技術是互補關系。它們互相針對的應用是不一樣的。Lora、NB-IoT針對的是超遠距離的應用,而且需要運營商來做對接。運營商本身擁有2G網絡資產,可以更好地利用原有的網絡資源。但是在家庭環境中,節點的數量和時效的需求與遠距離的應用不同,一般的家庭環境不會有那么遠的距離點,而且家庭環境中的節點數量會特別多。因此,Zigbee在家庭環境中會占據很重要的地位。
人們對于ZigBee技術“先進”的印象,不可否認的是ZigBee有其優點例如:抗干擾力強、保密性好、傳輸快、可擴展性強等等。但它真的就那么完美嗎?其實不然,每個技術都有其局限性,ZigBee也不例外,下面我們來說一說人們對于ZigBee的幾個誤區。
成本真的很低么?
目前ZIGBEE芯片出貨量比較大的TI公司的CC2430,CC2530以及Freescale的MC1319X,MC1322X系列,其成本均在2~3美金左右,再考慮到其他外圍器件和相關2.4G射頻器件,BOM成本難以低于10美金,針對智能家居這種成本敏感而有需要大量節點的家用設備,其成本頗為尷尬。
通信真的穩定么?
目前國內Zigbee技術主要采用ISM頻段中的2.4G頻率,受限于頻段物理限制,其信號干擾程度極為嚴重,衍射能力弱,穿墻能力也弱。實際環境中,一堵墻,一扇門也會讓信號大打折扣。容易造成不穩定,影響用戶體驗。
組網容易真的好么?
Zigbee技術的主要特點是支持自組網能力強,自恢復能力強,因此,對于井下定位,停車場車位定位,室外溫濕度采集,污染采集等應用非常具有吸引力。然而,對于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中,開關,插座,窗簾的位置一旦固定,一直不變,自組網的優點也就不復存在,但是自組網所耗費的時間和資源缺卻依舊高企。